2023年重庆遴选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更新时间:2023-02-17 11:59:00   文章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遴选# 导语】2023年各地遴选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便于各位考生的备考,今天®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重庆遴选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供大家的参考和学习。如想获取更多遴选考试的备考资料,请关注®无忧考网的更新。
131.jpg

1.2023年重庆遴选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一


  热点背景:

  由C市博物馆首推的“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近日在C市正式启动。“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以学龄儿童为主要对象。围绕此次活动主题“乐游天府”,C市博物馆推出了七大活动,涵盖了历史、民俗、艺术、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据悉,“周末儿童博物馆”并非是单一的一次活动,以后在每个星期五、星期六晚上18:30—20:30,小朋友都能到此参与活动。为促进C市周末夜间经济发展,提升周末延时服务质量,由省文物局、C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C市市教育局指导,C市博物馆主办,C市市少工委、C市市青少年宫支持的“周末儿童博物馆”将作为C市博物馆的一项长期活动进行,紧紧围绕六大常设展和重要临展开发“乐游天府”“奇趣自然”“影偶奇缘”及“艺蕴育美”四大主题,每月一换。

  模拟示例: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的看法。

  参考解析:

  1.给予肯定表态。

  让文物走进生活,让正处在探索灵敏期的孩子接触文物,探究历史,“周末儿童博物馆”的创新意义显而易见。

  2.分析该项活动的意义。

  对于孩子而言,不仅增添了汲取知识的平台,更能提升孩子对历史文化的热爱。通过一些动手活动体验,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培养文化审美,很好的开拓了孩子的视野。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周末博物馆”给他们提供了周末带孩子游玩的好去处,寓教于乐的同时给了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机会,有助于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

  从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来看,让带有沉重历史感的博物馆以更加年轻鲜活的姿态,深入儿童内心。在活动中,很多创新型的活动,比如,通过展厅探秘、角色扮演、科技互动等,可以引导孩子们在思考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这些互动型活动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扩大了博物馆的受众,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解文化。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项周末夜间文博新体验,以博物馆为载体,以优质内容供给为支撑,开发集“学”“娱”“游”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撬动消费新活力,有利于激活夜间经济、文化经济。

  3.优化活动,长效开展。

  想要效果好,还得持续发力。创新动力第一位,主办方需多进行构思,在活动主题上多一些设置,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多方位展开;在活动形式上,除常规普及讲解外,互动形式也可进一步拓展,在亲子互动中增加更多协同合作项目,更好的锻炼孩子的同时对家长做好普及。另外,可以征集孩子们的想法,做好调研,由孩子们参与到讲解说明当中充当“小老师”,更好的引起同龄孩子的学习兴趣。像这样的活动,需大力推广,争取在各个地方都能发展起来,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2.2023年重庆遴选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二


  热点背景:

  20xx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周,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周。同时还特别强调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还对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提出了不同要求。

  模拟示例:

  对于《指导纲要》的出台,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概括话题,表明观点。

  《指导纲要》的出台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从而给学生的综合素质补钙。《指导纲要》作为新时期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需要在各个学校强化落实。

  2.多角度分析。

  (1)背景分析。由于受应试导向影响,劳动课在一些学校被边缘化,劳动教育徒有虚名。同时个别家长担心孩子参加劳动会耽误功课,不给孩子安排家务,导致个别学生不仅不会劳动还轻视劳动,这自然谈不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意义分析。

  ①有利于督促学校、老师和家长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②有利于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把劳动内化为生活习惯,同时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整体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问题分析。

  ①可能出现各个学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②如果对于政策的初衷和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则存在沦为形式主义的可能性。

  3.提出解决对策。

  (1)加强宣传。举办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培养学生劳动精神。

  (2)加强督查。教育部门要对各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和开设效果等进行督查和指导,把劳动教育情况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评奖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以此激发学校和老师关于劳动教育实践创新的积极性。

3.2023年重庆遴选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三


  热点背景:

  近日,有媒体报道,N大学在学校食堂外卖投入使用循环饭盒,从而逐步取代塑料一次性饭盒。这也是国内高校首个智能循环外卖饭盒的规模化应用尝试。

  小小饭盒,颇为神奇。据介绍,循环饭盒均带芯片,芯片里记载了饭盒的身份证号、材质、使用次数等信息。学生通过相关软件在学校食堂点餐后,外卖投柜员会将用循环饭盒打包好的食品送至学生宿舍楼下的外卖取餐柜,学生取餐用餐完毕后,将饭盒归还至取餐柜旁的回收柜即可。智能芯片能识别记录外卖分发、归还、盘点、监控的全流程并搜集相关数据。

  模拟示例:

  近日,N大学通过在学校食堂外卖投入使用循环饭盒,饭盒中带有智能芯片能识别记录外卖分发、归还、盘点、监控的全流程并搜集相关数据。这也是国内高校首个智能循环外卖饭盒的规模化应用尝试。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表明观点。

  智能循环外卖饭盒的规模化应用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定程度上改善校园卫生环境,可行可鉴。

  2.该校区智能循环外卖饭盒的规模化应用的积极意义。

  (1)循环利用,节省资源。循环外卖饭盒实现了循环利用,使园内白色垃圾大大减少,有效制止资源浪费,有助于改善校园卫生环境。

  (2)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循环外卖饭盒的使用能够减少师生们对于一次性餐盒的依赖,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养成绿色消费及生活习惯。

  (3)顺应大趋势,形成良好风气。与垃圾分类的大趋势不谋而合,推动垃圾减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利用高科技创新生活方式,也是智慧校园的体现。

  3.分析智能循环外卖饭盒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卫生健康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如何让消费者放心,如何保证清洗消毒环节也是重中之重。

  (2)短期内成本较高。众所周知,高科技新事物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对于芯片的研发刚开始投入成本比较高,有些学校未必会选择该模式,或者呈观望的态度。

  (3)使用者未必能够快速接受。传统的塑料餐盒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比较方便快捷,而智能饭盒还需要将残渣丢弃后放置固定的智能饭盒的收纳地点,相对麻烦,接受还需要时间。

  4.提出具体的措施。

  (1)加强监督,保证健康。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饭盒的卫生与健康监管,严格把关质量和饭盒的清洗消毒过程,及时做好公示,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务必严惩。

  (2)投入研发,优化管理。不断研发更新,将结合区块链技术,让循环餐盒会变得更加智能和可溯源,使用、归还、运输、清洁、消毒都能详实记录数据,为师生提供清晰透明的智能化流程查询。

  (3)试点推广,合理使用。将该模式在全国高校先进行推广试点,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从食堂入手率先更新换代,相信之后能在更多高校见到只能循环外卖饭盒。